
图片
图片
明明很注意饮食,血糖还是像过山车;想多吃口水果怕升糖,稍微饿点又心慌手抖;整天没精神,看东西也模糊……在中医看来,血糖问题不只是“糖”的事,更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一种表现。我之前总听人说各种药能调,但心里总有“是药三分毒”的顾虑。后来有幸请教了一位老中医,他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思路:“你别光盯着'糖’,要看看身体里的'水’和'火’是否平衡。身上有四个穴位,中脘、太溪、三阴交和胰俞,平时经常艾灸,或许有惊喜。” 有患者尝试了两个月,感觉身体确实轻松多了,精神头也更足了!
一、中脘穴 —— 健运脾胃
中脘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。中医认为脾胃是“后天之本”,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需要的气血津液。艾灸中脘穴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,脾胃消化能力强,体内多余的血糖就可以被消化吸收和利用,空闲的血糖少了,偏高的血糖数值会有改善。 找法: 肚脐正上方4寸。中脘是胃的“募穴”,相当于胃的幕僚,胃消化不良,遇到腹胀、食欲不振等问题时,中脘穴可以帮助胃出谋划策,解决问题。为了增强胃的动力,直接把全能艾灸罐绑在中脘穴上方即可,这样脾胃功能强健,身体对水谷精微的运化能力就更强。
图片
二、太溪穴 —— 滋养肾水
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。中医认为“肾主水”,滋养肾阴有助于平衡体内的虚火。打个比方,就好比有一杯很甜很甜的糖水摆在你面前,如何让这杯水变得不那么甜?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再添一点水进去。太溪穴,就起到了稀释糖水的作用。 找法: 脚踝内侧,内踝尖与脚后跟连线的1/2处。刺激太溪穴有助于滋阴补肾,对于缓解口干、烦热、腰膝酸软等由肾阴不足引起的不适有辅助作用。血糖偏高的患者,有三个典型表现:多饮,多食,多尿。多饮,就是喝水,原因就是口渴嘛。太溪穴可以从跟上滋阴,缓解口干口渴,多饮的问题,就可以改善了。如果艾灸太溪穴,切忌用太粗的艾条,最好用1.8cm石磨艾条,温温的远距离艾灸即可。
图片
三、三阴交 —— 通达三经
三阴交是脾经、肝经、肾经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,因此作用广泛。太溪穴可以滋阴补水灭火,但是肾水的来源,还是脾胃。因此,三阴交穴属于脾经,可以健脾养胃,滋生肾水,给肾水提供远远不断的水源。一旦肾水不足,久病及肾,各种慢性的、迁延不愈的病,时间久了,都会损耗肝肾功能。三阴交是一个肝肾同补的穴位。 找法: 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向上3寸。
图片
四、胰俞穴 —— 胰腺刺激点
胰俞是近代发现的经外奇穴,常用于辅助调理血糖。 找法: 在背部,第8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(约2指宽)。此穴位于胰腺的正后方,艾灸该穴旨在通过对局部经络的刺激,对胰腺功能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。西医认为: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,我们把底部镂空的艾灸罐绑在胰腺的后方,通过艾灸的热力,慢慢让胰腺自强不息,改善病痛。这四个穴位,益气养阴,滋脾补肾,是2型糖尿病常用的一组穴位,它能从根源上增强身体机能,实现“降糖”这个结果,还能预防、延缓并发症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